杖頭木偶戲表演 記者 尚洪濤 攝
6月6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西安市主會場活動現場,主辦方巧妙融入的多樣“非遺元素”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的駐足。
感受非遺文化的多樣精彩
“媽媽你看,木頭小人兒會唱戲呢!”6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西安市主會場,6歲的王嘉琪盯著舞臺目不轉睛——臺上正精彩上演的杖頭木偶戲。杖頭木偶的背后,有著怎樣悠遠而漫長的歷史,小小年紀的王嘉琪可能并不知曉。但當沉浸其中,“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這古老的文化也許正觸動幼小的心靈?!昂⒆拥恼J識和學習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他們體驗了、走近了、有興趣了,我想傳統(tǒng)文化的小種子就種在他們的心里了,這樣的活動很好?!蓖跫午鞯膵寢屝χf。
舞臺的側面,一字排開的帳篷下的非遺集市同樣吸引了許多市民游客流連忘返——寄托了吉祥美好寓意的臨潼夏家刺繡,有著精致的鄉(xiāng)土氣;博采眾長的西安剪紙,融匯了拼色、點染、折鉸、單鉸、零鉸、復合鉸和刀刻等多樣技法;巧奪天工的草編麥稈畫,讓大地的饋贈變身成天地風雨、花鳥魚蟲;起源于秦朝的櫟陽木刻,更是帶著歷史的滄桑而來,演繹出“刀下生花”的絕妙……
豐富的非遺項目、精湛的非遺技藝,不僅能看還能體驗——當呂氏皮影雕刻技藝傳承人呂興利擺弄起皮影操作,一群來自山東的游客很快圍了過來,興致勃勃地一同嘗試。
而另一邊,西安剪紙傳承人快速而流暢的現場剪紙演示,引得大學生夏夏和同學不時發(fā)出小聲驚呼并躍躍欲試,“感覺特別神奇,剪紙老師的手像有魔法一樣”!
“姿態(tài)萬千”背后是傳承創(chuàng)新
在展覽現場,呂氏皮影雕刻技藝傳承人呂興利的皮影作品深受觀眾喜愛。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習皮影制作技藝,到如今兩鬢斑白,呂興利已與皮影相伴了40余載,他見證了本土皮影藝術品從“只有外國游客購買”,到“成為西安代表性熱門伴手禮”的變化,也見證了皮影從“原始單一”到“姿態(tài)萬千”的“蛻變成長”。
“現在我們做皮影,早已不是只做皮影戲的皮影了,我們的產品有皮影書簽、皮影耳環(huán)、研學皮影、游戲皮影……這些融入生活的皮影,銷售情況都非常好。我們的創(chuàng)作,一定是守住根,守住傳承。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創(chuàng)新。”呂興利說。
與呂興利想法一樣的,還有他展位隔壁的臨潼夏家刺繡傳承人夏璐璐。從西安工程大學設計專業(yè)學成畢業(yè)后,夏璐璐回到家鄉(xiāng)臨潼,接過家族刺繡傳承的接力棒。從此,他不僅輾轉各地拜訪手藝人,從老物件中學習針法,整理關于刺繡的故事,也將“Z世代”關于非遺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理解,繡進了一針一線中。
經過夏璐璐設計的很多繡品,在傳統(tǒng)民俗風情之外,多了幾分“潮流感”和“萌萌感”,隨著手藝逐漸精進,他也成為越來越多人口中的“關中繡郎”,帶著自己的繡品登上了央視舞臺。夏璐璐認為,古老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被喜愛,繼而最大限度地被接受和傳播,這樣才更有流傳下去的支撐和動力,“我們保護非遺,要讓它和現代生活密切連接,這就需要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p>
編輯:呼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