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吳成全指導青少年進行弦子腔表演。 本報記者 董劍南攝
本報記者 董劍南
8月28日,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的演員們正在抓緊排練。弦子腔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吳成全時而吆調喊腔,時而布景耍影,一招一式都格外投入。
今年62歲的吳成全在弦子腔舞臺上站了大半輩子。這幾年,由于身體原因,他的行動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只要有演出機會,他就一遍遍練習唱腔、琢磨角色,力求把最好的舞臺效果呈現給觀眾。
“戲比天大。我想盡全力演好每一場戲,讓更多人看到、了解、愛上弦子腔?!眳浅扇f。
吳成全自幼喜愛看戲。那時候,農村沒有多少文化娛樂活動,但凡哪里有弦子腔開演,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都會趕去觀看。吳成全總是擠到觀眾席最前排。
16歲時,吳成全拜弦子腔藝人李健德為師,立志要站上弦子腔的演出舞臺。從那時起,吳成全刻苦學習,將唱腔、節(jié)奏、唱詞等細節(jié)牢記于心。最多時,吳成全能熟練唱出110多本戲。
苦練3年后,吳成全從幕后走到了臺前。第一次登臺演出的場景,他至今難忘?!澳谴?,我演的是經典劇目《蝴蝶杯》。演出前,臺下觀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演出結束后,聽著父老鄉(xiāng)親的掌聲和叫好聲,我更加堅定了一輩子從事弦子腔表演的決心?!眳浅扇f。
和許多傳統(tǒng)劇種一樣,隨著時代發(fā)展,弦子腔也一度面臨觀眾流失、人才斷層的困境。為了維持生計,吳成全不得不暫時放下弦子腔表演,外出務工。
“我心里始終放不下。老師臨終前的遺愿,就是希望我們能把弦子腔一代代傳下去?!眳浅扇f。2002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吳成全回到家鄉(xiāng),重新整理戲本,并召集了一批熱愛弦子腔的藝人組建起弦子腔李家班牛王班社,承擔起弦子腔演出和傳習的重任。
“大伙兒不以演出為營生,只為了一腔熱愛?!眳浅扇f,班社每年會組織近百場進鄉(xiāng)村、進校園、進景區(qū)演出。寒暑假期間,還有不少學生來班社研學。
為了弦子腔后繼有人,吳成全帶了兩名“徒弟”,毫無保留地將表演技藝和劇目唱本傳授給他們。經過不斷學習和訓練,吳成全的堂弟吳成明已經在主要劇目的表演中挑起大梁。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古老劇種能守正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代代相傳?!眳浅扇f。
編輯:呼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