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夜夜夜,中英文字幕是不是乱码,一本大道嫩草av无码专区,亚洲美腿丝袜 欧美另类,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乾陵入選國家5A景區(qū) 亮點搶先看

時間:2025-01-04 08:58:47  來源:西安晚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fā)現(xiàn)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乾陵入選國家5A景區(qū) 亮點搶先看

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無字碑不僅因處于顯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獨特的風姿韻味,以及種種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故事而備受青睞

0f731f36c0884a97500f49298dd05603.jpeg

乾陵景區(qū)

138e0cd1d653eff8bea9dc85e48a78c3.jpeg

神道兩邊的石刻

ad221f669c194fab27f81d4c32f20d65.jpeg

翼馬

132fa705a1c357e7f9ae063ff3a6007d.jpeg

無字碑

dfc258f0b111c5d3364670f407dfcd24.jpeg

鴕鳥

8db1c62b02733b02bb44405a63274a01.jpeg

仗馬及牽馬人

dd7ab8a121adf216f708e35591435d21.jpeg

六十一蕃臣像

eb1a21189f2796e5b410c4987a69f7df.jpeg

懿德太子墓出土《闕樓儀仗圖》(局部)

c69b467c-d101-4048-b37d-e2f27e939e2f.jpg.2

章懷太子墓出土《狩獵出行圖》(局部)

8bc823d0c11870413b084fb13897fe3b.jpeg

永泰公主墓出土《宮女圖》(局部)

□文/圖 清 宇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fā)布公告,陜西省咸陽市乾陵景區(qū)在內的19家旅游景區(qū)被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乾陵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兩朝帝王、夫妻皇帝合葬陵,也是陜西境內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保存最完整、藝術價值最高的帝陵,這些在中國古代帝陵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陵墓史上罕見。乾陵大遺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不僅記錄了“人類文明的刻度”,更以自身的神秘震撼、不可再生、不可復制而成為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形成了自身獨具魅力的看點。近日,陜西乾陵新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之列,在這里能看到什么?近年來這里有何新發(fā)現(xiàn),又有哪些未解之謎?本期,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

兩帝一陵:舉世無雙的合葬陵

唐陵之冠:規(guī)模宏大 建筑富麗雄偉

乾陵距西安約76公里,是關中唐十八陵之一,這是唐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始建于公元684年,歷經(jīng)武則天、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四位皇帝,有17座陪葬墓,從動工到結束,整整動用了20余萬人,歷時長達57年。乾陵是中國和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兩朝帝王、夫妻皇帝合葬陵,也是陜西境內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保存最完整、藝術價值最高的帝陵,這在中國古代帝陵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陵墓史上罕見。

目前,乾陵景區(qū)總面積達4.5平方公里,包括主陵乾陵、陪葬墓區(qū)、仿唐乾陵地宮等景點以及博物館、文創(chuàng)館、數(shù)字乾陵沉浸式體驗館、乾陵VR探秘等功能區(qū)。乾陵因氣勢宏偉、保存完整,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乾陵作為“漢唐帝陵”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2021年,乾陵作為“唐代帝陵”之一被列入《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guī)劃》;2022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乾陵規(guī)模宏大,建筑富麗雄偉,被譽為“唐陵之冠”,成為后世眾多帝陵的參照標準。其主體建筑和大部分石刻至今仍保存完好,是研究唐代建筑藝術和雕刻技藝、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乾陵整個建筑布局,充分展現(xiàn)了“因山為陵”的模式。乾陵地理位置優(yōu)越,風景秀麗,當人們站在乾陵東側遠眺,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乾陵恰似一個天人合一的“睡美人”,悠閑而肅穆地躺臥于天地之間。陵園立渭河之北,居梁山之巔,既稟黃土高原的敦厚磅礴之氣,又攬八百里秦川之寬廣遼闊,是一塊天賜的風水寶地。乾陵仰臥于天地之間,高聳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頭,筆直的神道是她的玉頸,南二峰為其胸部,起伏的峰巒是她舒展的雙腿,于朦朧縹緲中伸向一望無際的遠方,因此被譽為“大地上的睡美人”。乾陵將天然地形與人工建筑和諧地融合于一體,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天人合一精神的最高境界。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營建工程經(jīng)歷了武則天、中宗至睿宗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修建時間長達57年。

據(jù)史料記載,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總面積230萬平方米,四面各開一門,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時造屋378間,從南至北建有鵲臺、乳闕和門闕三道宏偉闕樓建筑以及下宮等建筑群。闕為唐代皇家最高級別的三出闕,是皇家獨有的權力標志,而乾陵的整個平面布局皆為仿唐長安城格局營建。陵園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還有曲徑游廊、蒼松翠柏,規(guī)模之宏大,環(huán)境之肅穆幽雅,世不多見。它還曾有“柏城”的美譽,在《資治通鑒》卷229中記載,乾陵“山陵樹柏成行,以遮迾陵寢,故謂之柏城。”當年陵園完工后,為遮掩施工痕跡和隧道口廣植柏樹,使陵園郁郁蔥蔥,蔚為壯觀。歲月更迭,昔日柏樹早已不見蹤跡,但近年來乾陵廣植松柏,已再度恢復蓊郁。

唐長安城規(guī)模宏大、布局整齊、各門施觀(即城門上有城門樓),有帝王所在的宮城以及百官衙署所在的皇城,普通百姓則居于皇城之外,且各區(qū)域間界限明顯。而乾陵陵園的設計,不僅有規(guī)模宏大、布局整齊、各門施觀等特點,且有內城和外城之分。兩位皇帝葬在內城中心,內城排列整齊的百余件石雕象征百官衙署,外城星羅棋布的陪葬墓則象征居民區(qū),整個布局完全與長安城的建筑格局相吻合。

莊嚴肅穆的司馬道

精品石雕:罕見的“露天石刻博物館”

在乾陵神道上兩旁的百余件石雕,像一座露天石雕展覽館一樣令人目不暇接。唐代帝王陵之石雕,自乾陵之后,始有一定規(guī)制。這些體積碩大、雕刻精致的唐代石像群,在唐高祖獻陵陵園和唐太宗昭陵陵園從未出現(xiàn)過,在中國古代封建帝王陵園史上也是首次。

乾陵歷時1300余年,司馬道氣勢宏偉,依然保留著原有的氣勢。司馬道,是通向祭奠的導引大道,又稱御道、神道。當人們踏入此道,莊重森嚴、神秘肅穆感油然而生。司馬道南起華表,北到朱雀門外石獅腳下,全長700米,寬30多米,成為乾陵一處獨特的景觀。正如著名作家陳忠實所說:“只有當您站在漢武帝劉徹陵前時,才能感受到一代帝王的沉雄大氣;只有當您站在乾陵司馬神道時,才能體會到女人的偉大?!?/p>

乾陵石刻是盛唐石刻藝術的精品,被譽為唐代的“露天石刻博物館”。神道兩邊陳設百余件大型石刻組合,如石柱、翼馬、鴕鳥、仗馬及控馬人、翁仲、石碑、六十一蕃臣石像等。乾陵石刻造型精美、形象生動、高大雄渾、刀法細膩、手法多樣,傳統(tǒng)技術和外來文化相結合,精美絕倫,雕刻技藝高超,代表了唐朝時期國家最高實力和雕刻技藝,是中國現(xiàn)存古代大型石雕藝術的杰作。藝術精湛的乾陵陵園石雕群,充分顯示出乾陵莊嚴、神秘而宏偉、壯闊的氣魄。從陵園南峰土闕起,由南向北依次對稱排列,分別置有華表1對、翼馬2匹、鴕鳥1對、仗馬及牽馬人5對,直閣將軍(翁仲)10對,無字碑和述圣紀碑各一通,六十一尊蕃臣石像和石獅1對。翼馬又稱天馬或龍馬,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能飛善跑的瑞獸,這一對翼馬雄渾大氣,相對而立,皆為圓雕,額部有一犄角,鬃毛成綹披于頸右側。雙翼被雕刻成優(yōu)美的卷云紋浮雕圖案,緊貼于馬肩兩側并向后上部飄逸。整體體態(tài)結構清晰,姿態(tài)雄偉俊逸,表情生動剛烈。有學者認為,乾陵翼馬是“中國古代最有力量感”的馬雕作品。

此外,乾陵陵園內城朱雀門外還列置有大量蕃臣石像,據(jù)統(tǒng)計,共61尊,其中東群29尊,西群32尊,分東西四列、南北八排站立,被稱作六十一蕃臣石像。蕃臣像皆為圓雕,與真人大小一般,現(xiàn)存者殘高約在150厘米—177厘米之間,初立時,每個人的背部都刻有其國名、族別、官職、銜爵和姓名等文字信息,歷經(jīng)千百年來的風雨侵蝕及破壞,背部文字依稀可辨者僅余七尊。至20世紀初,所有石像的頭部已經(jīng)全部缺失。其中原因至今仍未解開。同時,乾陵還保存了大量的唐代石刻線畫。作為一種最具原創(chuàng)力的白描藝術,唐代石刻線畫充分展示了唐人別具一格的審美思維和造型技法,既呈現(xiàn)出極高的視覺效果和藝術價值,也真實地再現(xiàn)了歷史記憶。乾陵已發(fā)掘的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其高大的石槨內外柱及內外壁均有精美的線刻畫,數(shù)量達百余幅之多,成為珍貴的唐代石刻畫遺存。

諸多“國寶級文物”熠熠生輝

17座大型陪葬墓:皆為唐代皇室貴族

乾陵另有大型陪葬墓17座,包括太子墓2座、王墓3座、公主墓4座、大臣墓8座,皆為唐代皇室貴族墓葬。其中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皆使用“號墓為陵”的最高等級,此外原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的李賢,后被追封為章懷太子。特別是已發(fā)掘的永泰、章懷、懿德三墓,文物十分豐富,是乾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壁畫是乾陵陪葬墓的主要出土文物之一,面積大、品位高、題材廣、內容新。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等陪葬墓出土了約1200平方米絢麗多彩的墓室壁畫,堪稱我國唐代瑰麗的地下藝術畫廊。它們對研究唐代建筑、服飾、風俗、體育活動、宮廷生活等都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其中《宮女圖》《打馬球圖》《狩獵出行圖》《闕樓儀仗圖》等壁畫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出于以極為奢華的陪葬制度彰顯李唐復辟的目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等三座陪葬墓的規(guī)格要遠高于其它帝陵陪葬墓,特別是墓中壁畫,內容豐富、涉及廣泛,藝術造詣很高。從這些唐代壁畫的精美描繪中,可以看到星象、宇宙、四神、瑞獸、闕樓、儀仗隊、仕女等,每一幅畫面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盡情地展示著生命的美麗與尊嚴。尤其是一個個壁畫人物,他們似乎穿越而來,生動的表情流露出唐人的自信,好似述說著大唐的盛世輝煌。這些壁畫,堪稱初唐至盛唐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繪畫流派杰作,在唐代繪畫珍品中也極為罕見。其中《闕樓儀仗圖》《宮女圖》《狩獵出行圖》《打馬球圖》均在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闕樓儀仗圖》體現(xiàn)了盛唐時期繪畫技巧的高超水平:闕樓是宮門前的標志性建筑,由高到低共分三層,表明此闕樓為三出闕,這超出了太子本應使用二重闕的標準,顯然是由于“號墓為陵”而使用了皇帝的闕樓規(guī)格。畫中人物眾多,畫風細密,手法多樣,保存完整,大氣磅礴,乃鴻篇巨制,是表現(xiàn)唐代典章制度的寫實作品,是我國唐代闕樓建筑最為珍貴的圖像資料。1960年出土的《宮女圖》是永泰公主墓里保存下來的一件國寶,高177厘米、寬198厘米,保存最完整,也最為動人,是唐墓壁畫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畫面人物大小幾乎與真人一般,畫工將眾多人物進行精心組合分布,疏密得當,錯落有致,圖中描繪了九位風姿綽約的宮女,頭梳高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個個體態(tài)豐盈,婀娜多姿。她們手捧方盒、酒杯、拂塵、如意、團扇、蠟燭等,在為首女官的引領下款款而行,或低語、或回顧、或凝神。這些美女如云的畫面,是唐代宮廷典型的婦女形象,也是最為寫實的經(jīng)典之作。章懷太子墓出土的《狩獵出行圖》長約8.9米,極為壯觀,畫面由46個鞍馬人物、兩匹駱駝、5棵樹及青山組成,描繪的是皇家貴族狩獵出行時大隊人馬行進在山間野外的壯闊場景。《打馬球圖》是我國最早關于馬球運動的實物資料。過去只有文字記載,只能靠想象去了解這項運動。而這幅《打馬球圖》整幅畫面描繪了20多匹“細尾扎結”的各色駿馬,馬的身后皆以青山和綠樹為背景,突出5個持偃月球杖的球員驅馬搶球。整個畫面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充分顯示出唐朝畫工高超的繪畫技巧和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圖中無論是人、馬的細部描繪,還是山石古樹的粗獷勾勒,都能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的美感,是國內罕見的描繪唐代馬球比賽實況的珍品。

1971年乾陵陪葬墓懿德太子墓還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騎馬俑和彩繪騎馬俑,其中最珍貴的是一組獨步天下的——彩繪貼金鎧甲騎馬武士俑,造型精美做工精良、彩繪精微,這是我國古代穿戴防護裝具重裝騎兵的完美形象。馬是古代主要的代步工具,同時也是戰(zhàn)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古人云:“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軍事、生產(chǎn)、交通都需要大量的馬,因此馬在當時的藝術作品中有更多的反映。此組文物高33厘米-35厘米,長29.5厘米-32厘米,馬立于長方形座上,馬面貼金,額頂處有一纓飾,馬頸部、胸部與腹部披甲連綴,武士足踏高筒靴,左手牽韁,右手握拳前曲,生動傳神,形神兼?zhèn)?,似乎隨時一個命令就能策馬飛馳。懿德太子墓這組彩繪貼金鎧甲騎馬武士俑是陜西省唐墓中罕見的珍品。彩繪貼金鎧甲騎馬武士俑不僅獨步天下,威力無比,同時也顯示了唐王朝赫赫國威和鯨吞宇內的雄風。

唐三彩是我國彩陶藝術史上的奇跡,釉面呈現(xiàn)紅、綠、白或紅、綠、赭等三種顏色,故名“唐三彩”。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三彩剪鬃馬,章懷太子墓出土的大型三彩馬、鎮(zhèn)墓獸、武士俑、文臣俑等,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彩繪騎馬俑群等,器物豐富,色彩絢麗,燒造于唐三彩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是唐三彩中的佳品。

千秋萬古“無字碑”

雙碑聳立:開創(chuàng)帝王陵墓前豎碑的先例

矗立在乾陵朱雀門外那高大雄渾的雙碑赫然屹立,東邊為無字碑,西邊是述圣紀碑,兩碑遙相呼應,開創(chuàng)了帝王陵墓前豎碑的先例。

述圣紀碑碑高7.53米,每邊寬1.86米,重達約90噸,原文46行,行約120字,共約5600字,皆楷書,且每個字筆畫間都“填以金屑”,彰顯了文字的精美、金石的濃郁。該碑碑體由五塊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頂部為唐代典型的廡殿式建筑造型,屋檐四角下各雕刻一位護法力士石像,形象微妙,動態(tài)十足,檐雕斗拱,中間碑身為五節(jié),下為碑座,由四塊方石拼接而成,各部分之間采用榫卯結構連接,碑座上刻有石榴紋飾和瑞獸獬豸線刻畫。這通碑與其他歷代碑不同,之所以被稱為碑中瑰寶,是因為這通碑一代女皇武則天親自撰文,中宗李顯書丹,記載了大唐王朝自創(chuàng)建以來的輝煌歷史,及唐高宗的文治武功。碑為方形,共七節(jié),又稱“七節(jié)碑”,有人說這七節(jié)是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曜;也有人說這是佛塔的象征,寓意七級浮屠,具有強烈的佛教色彩。關于這些,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乾陵前的無字碑,可謂是乾陵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無字碑不僅因處于顯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獨特的風姿韻味,以及種種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故事而備受青睞。這塊巨大的石碑通高7.9米,寬2.1米,重達87.5噸。關于無字碑的解釋眾說紛紜,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無字碑,亦稱“九龍碑”,奇崛瑰麗,巍峨壯觀,渾然一體,雕刻精美,被譽為“歷代陵碑之冠”。它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鑿而成,給人以凝重厚實,渾然一體的美感。碑額陽面正中雕刻一條螭龍,碑首雕刻8條螭龍巧妙地纏繞在一起,鱗甲分明,筋骨裸露,靜中寓動,生氣勃勃。碑的兩側有升龍圖,龍騰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陽面有獅馬圖,其馬屈蹄俯首,溫順可愛;雄獅則昂首怒目,十分威嚴。碑上還有許多花草紋飾,線條精細流暢。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先是輔佐高宗皇帝打理國政,百司奏事委于武后處置;李旦在位時,諸事也皆決于太后。足見她非凡的治國理政才能,且為盛唐作出了杰出貢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其身后卻立了“無字碑”,為中國歷代帝王所僅有。無字碑在游人心中,不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則天的象征。無字碑唐時而立,但不銘唐人一字,留下諸多待解之謎。

到了宋金以后,開始有游人題字于碑,使無字碑成為“有字碑”。其陽面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統(tǒng)經(jīng)略朗君行記”,是用罕見的88個契丹文字鐫刻而成,也是唯一一塊具有嚴格的兩種文字對譯的傳世契丹文字標本碑刻,更是研究契丹文字和中國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郭沫若在《詠乾陵》中云:“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頃陵園變土田。無字碑頭鐫滿字,誰人能識古坤元。”無字碑無字勝有字,千秋功過任后人評說。是因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還是千秋功過留由后人評說,無從考證,至今是謎。

編輯:呼樂樂

網(wǎng)站簡介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友情鏈接 |  版權聲明 |  我要投稿 |  聯(lián)系我們 |  工作郵箱 | 不良信息舉報 |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合辟謠平臺
本網(wǎng)站法律顧問: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主任 王洪
陜ICP備07012147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170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706142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11302000103號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南路336號 聯(lián)系電話:029-85257337(傳真) 商務電話:029-85226012 投稿郵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網(wǎng)(陜西新聞網(wǎng))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